一. 聽説
朗讀
-各級單元學習本均設有「朗讀記錄」,學生向同學或家長朗讀課文或與單元主題有關的自選篇章,以此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及提 升其美讀能力。
自讀篇章(星期一早讀時段)
-重點培養學生美讀文章的習慣及能力,學生透過優美的朗讀,感悟文章的優美、理解作者的含意,積累語感,培養學生自學能力。
創意讀謄
-以讀謄代替傳統式的謄文,學生向同學或家長朗讀自己的文章,讓同學或家人有機會欣賞其寫作的成果,以此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 趣及提升美讀能力。
說話一分鐘
-各級於課堂上均設「說話一分鐘」時段。同學跟據不同的主題,自行篩選說話材料,增加同學聽說的機會,提升聽說能力。
二. 讀
校本單元設計
-閱讀材料是教學材料中一大板塊,好的閱讀材料可以促進學生思考、成為範文。因此,老師會檢視現有的教科書,進行適當的剪 裁,設計及製作分層「單元學習簿」,由字詞、句子結構、修辭、段落、篇章及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,以有系統、螺旋式進行重點輸入及訓練,並會加添不同的閱讀材料,成為學生寫作的動力。
三. 寫
讀寫結合
-重視分析文章的架構和寫作技巧,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及分析能力
-以讀寫結合為重點,課程以教學為基礎,單元教學重點因應閱讀教材的寫作手法、文章組織、結構特點及修飾技巧等,設計配合 學生學習需要的練筆練習,提升學生對寫作的信心及能力。
寫作框架
-設立各文體寫作框架
-透過讀寫結合,配合多元化的寫作教學,利用寫作框架及學生的生活體驗,在有組織的輸入下寫作。
-學生透過仿說練習,建構個人的創作,逐步掌握寫作的技巧。
-課堂老師以提問方式進行批改,使學生透過思考,修正自己的作品。
寫作評賞
-透過教師講評、同儕互評、學生自評等活動,協助學生積累寫作能量,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,提升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。
各單元設置小練筆
-針對各單元學習重點,進行即學即用寫作練習,以固所學。
四. 延伸學習
延伸課業
-網上「每日一篇」、「網上練習」等等,讓學生在家可以上網練習中文科「聽、讀、寫」方面的能力。
-高小加入成語自學,豐富學生詞匯,體會中華文化之精粹及加強典故故事的認識
五. 學習支援
網上學習平台
-設有網上學習資源庫,把各級學習材料、默寫範圍、考試範圍及相應的聲檔上載至內聯網,供學生課餘溫習及進修。
學習攻略
-提供校本「詩集」、「寫作攻略」及「說話攻略」供學生學習和溫習。
六. 自學活動,家校合作
學科活動
-由2009年度已開始,為學生布置自學課業,家長在家鼓勵及協助學生進行課業。一方面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,另一方面可提升家長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,讓家長更積極地協助學生的學習,加強學生在家庭上的支援渠道。課業包括:網上閱讀、朗讀課文及常用詞語、寫作簽名及鼓勵家長給予評語或鼓勵等。
七. 學科活動
學科活動
-校內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風氣,開展朗誦、故事演講比賽、標語設計比賽等,提高學生對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及溝通能力。
-校外積極參與校外活動及比賽,藉此發揮學生不同的潛能。
八. 學習模式
多元活動,合作學習
要靈活學好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,課堂活動就必須多元化。除了一般講授,學生在課堂上使用小班教學模式會進行小組討論、匯報成果、話劇表演等活動。透過各種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高,培養學生溝通、協作和研習能力。無論老師與學生之間,還是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都非常充足。
高階思維十三招
於課堂內利用高階思維十三招作有教學策略,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考能力,藉以促進學生的共通能力。
電子學習
電子學習是教學的好幫手,本科會善用電子資源,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強,讓學生有更多參與的機會,有助提高學與教效能。此外,進行電子學習不受環境、時間等限制,因此無論是課前準備,課堂內,課後延伸,老師經常運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,佈置電子教學活動,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。